商務 & 財經
-
長壽時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2024-02-20
-
博德維獨創新品 - “全透明氣膜體育館”亮
2021-05-20
-
斯凱奇GOWALK以舊換新活動登陸六城,百店聯
2021-05-18
-
地球日|百事公司“與藍同行”攜手零售業巨
2021-04-22
-
致力保護環境 蓋璞集團將全面淘汰一次性塑
2021-04-22
![]() 授予羅大友院長“中醫疑難特效療法及軍地專家特殊貢獻人物”榮譽稱號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茶文化是中國十大國粹之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一張靚麗的名片。羅大友的茶經:“ 邁向文化強國之路,茶文化的復興勢在必行。”當今全球面臨著空氣、食品、輻射、環境污染,由此引發的人類各類疾病層出不窮,而且越來越趨于年輕化。唯有正確飲茶才是應對因污染而造成的對健康危害最好的辦法。我們要在發展茶產業、弘揚茶文化、做強茶經濟的基礎上,將茶和茶文化更大力度地推向全國、走向世界。中國經典古籍里早就明確記述‘ 藥為之藥、茶為萬病之藥’。 ![]() 圖為:中國茶文化研究院院長羅大友 中國茶又分紅、黃、綠、白、黑、青六大茶類,且各有各的偏性。飲錯了茶比吃錯了藥問題還嚴重,只有正確飲茶才能飲出健康來。可惜自鴉片戰爭后中國的茶文化在大陸斷代了,而從中國傳出去在海外的有些遺存卻又是支離破碎的。 ![]() 羅大友院長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進行茶文化講座 只有中國六大茶類才是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所以,恢復、弘揚、傳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功在當代,利益千秋!這養生, 那養生, 不懂喝茶白養生”; “ 弘揚茶文化,健康天下人”;“ 茶和天下”;“ 天下茶人是一家”;“ 正確飲茶一生不得疾病,飲茶飲出健康來”;“ 茶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軍營、進社區、進家庭、進人心”;“領導干部飲茶要深悟茶性,即:把草民頂在頭上、把人民裝在心中、你才能成為棟梁之才”;“ 飲茶是在與天地通靈、與古人對話”; “ 西醫讓你明明白白死,中醫讓你稀里糊涂活,唯有懂得茶文化才能瀟灑度人生”;“多喝茶少喝酒,多與好人交朋友,至少活過九十九”這些膾炙人口、大眾耳熟能詳的傳播茶文化的經典名句和口號,均出自羅大友之口,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向上的影響力。 ![]() 羅大友(左一)與四川省副省長黃曉祥(右一)在北京茶文化工作機構合影留念 中國茶文化研究院院長羅大友也經常在講座上提到這些話,道出了他對茶和博大精深的中國五千年茶文化的深刻詮釋、感悟、喜愛和期待!羅大友不僅僅是講述著茶文化,更是不遺余力、年復一年,背負著經典茶具、帶著好茶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進行考察調研。多年來, 他始終如一地向政府機關、企業社團、學術機構、城鄉居民、茶山社區等普及著茶文化知識。他這種身體力行的弘揚國飲文化精神。羅大友的茶情:“ 崇高的理想是一個人心上的太陽,能照亮生活中的每一步。” ![]() 羅大友(右一) 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與出席宴會的國務院僑辦有關負責人合影 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羅大友,大學畢業于哲學系,獲得高級政工師技術職稱。在70年代初,從學校應屆畢業應征入伍。曾兩次參加過震驚世界的抗震救災,經歷過多次實戰軍事演習,在部隊多次立功受獎。 羅大友院長拿出當年曾經當兵的照片和發黃的榮譽證書回憶道:“曾經年輕時當兵的難忘軍旅生涯,經過一個戰壕的生活和磨練,經過硝煙彌漫的戰斗洗禮,還有的經歷生與死的考驗。無不對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留下了軍旅歲月的痕跡。幾年的軍旅年華,確實帶給我們太多的改變,它讓我們懂得了什么叫堅強,什么叫珍惜,什么叫友情,什么叫人生。這樣的情誼,我們這輩子都很難放下,此時的我心潮起伏,感慨萬千,仿佛歷史一下子又把我們帶回到那令人難忘的歲月”。 ![]() 圖為:羅大友年輕時期當兵的照片 ![]() 圖為:羅大友當時榮立三等功的喜報 后來順應國家發展重點經濟的需要,他被推薦從部隊直接轉入大型央企并成為中堅力量。轉業到央企后,他多年任黨、政、工、團中層一把手,為企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上世紀80年代,他在任央企團委書記期間,因業績突出,還受到了團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他三次出席全國性表彰大會,并在人民大會堂領受了國家級榮譽和獎勵。干一行,愛一行。羅大友不管從事何種行業,他都取得過極其優異的成績。然而,他最終卻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在茶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中來,把自己用多年心血研究的成果一點一點地奉獻給人們。他最終目標還是鎖定了和毅然走向了茶文化的漫漫征程。作為中國茶文化研究院的院長,他把中醫養生學、易經五行學和人文科學融為一體。在如何正確飲茶才能飲出健康來的茶文化關鍵落腳點上,他有極其獨到的研究成果。他不分種族和國界, 對海內外無數熱愛茶文化愛好者們悉心傳播茶文化。因為在他心里有一個夢想 : 弘揚茶文化、健康天下人。 ![]() 羅大友院長海外進行茶文化媒體宣傳展播實況圖 ![]() 羅大友(中)在北京接受法國、南非等國家媒體負責人專訪時合影 醉情于茶,鐘情于茶文化。這成為了羅大友身上的典型符號。 羅大友的茶路: 向來內斂儒雅的羅大友,拋頭露面的事并不是他的喜好。但為了傳播茶文化,他經常“逼” 著自己站在鏡頭前、出席在論壇的講座上。足跡遍布了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江西贛南等四面八方,毫不夸張地說,凡是產茶的地方,都留下過他的身影。為了茶產業的健康發展,他甚至不惜“得罪”人,對茶葉流通市場出現的一些亂象,向有關管理機構直言進諫。他走遍各大茶區,對茶樹特別是對古茶樹的管護、茶葉的環保采摘方式、無污染的制茶流程、不同類別茶葉的儲運方式等等,都有其獨到的見解。在云南六大古茶山的景邁千年古樹茶區,他與94歲高齡的拉祜族老人及其制茶世家老老少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把古茶山的優質茶,源源不斷地推介給世界。在白茶產區福建省福鼎市考察期間,他發現梅相靜一直堅守著傳統的手工制茶及碳火 烘培技藝。 ![]() 如圖:中國茶文化研究院院長羅大友(左一)在福鼎白茶產區考察期間與手工制作白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梅相靜(中)及地方有關領導(右一)在梅氏制茶祖屋前合影。 羅大友院長還利用各個平臺宣傳制作無污染的優質茶的宣傳片和發表文章。對南茶北移,他非常關注,深入到山東日照、青島嶗山、山西運城垣曲縣實地考察指導,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中央電視臺對羅大友專訪時,他重點講述了貴州省湄潭縣用農家有機肥生產優質綠茶的故事,在央視《科技苑》欄目播出后,在社會上反響強烈,進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在“ 首屆中華御茶文化國際論壇”上,羅大友曾從實物與歷史的多維角度,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中華御茶文化的發展脈絡,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認同。來自海內外的茶文化專家、學者以及相關主管部門的領導、社團、金融機構的代表一百余人深受感染。同時,他應各大機構之邀,如國務院僑辦、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市、濰坊市、日照市、青島市、運城市、大慶市、滄州市、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天津市招商局等等,向各界人士以及海外華僑領袖培訓班學員作了多場茶文化講座。 此舉受到人民網、中央電視臺、大連電視臺、大慶電視臺、新魅力雜志、《國際商報》、今日頭條等中央和地方多家媒體的專訪報道。 羅大友的茶愿: 請進來,走出去。這也是羅大友院長傳播中國茶文化的常規“ 老套路”。這些年來,羅大友不分種族和國界,對海內外無數茶文化愛好者的到訪都熱心接待。泡一壺“寶茶”,接下來就是入情入理地全面、規范、正確、權威地解析著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在央視一些欄目和多個省級電視臺,時不時播出他對海內外茶文化精品的研究心得。他對中國茶文化不遺余力地推動,對海外也產生了明顯影響。英國牛津大學發來邀請函,邀請羅大友赴該校講解中國茶文化;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的茶文化愛好者群體,在他的精心指導下,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如今,一身儒雅之氣又視茶如命的羅大友,正在與海內外及全球茶文化工作骨干一道,在新時代“ 一帶一路”的偉大征程中揚帆起航,為中國茶文化的傳承弘揚,開創著更加美好的未來! 羅大友無論走到世界的哪個國家,都總是帶著他心愛的茶。問君心愿何所在?直言道:“ 弘揚茶文化,健康天下人” ![]() 羅大友( 中) 在山東省濰坊市與茶文化骨干合影 近日讀者對( 風采人物《中國茶文化研究院院長、高級政工師羅大友應邀出席中國世紀大采風二十周年慶典》留言: “ 文章語言流暢、人物形象經典、事跡表述完整、‘弘揚茶文化、健康天下人’的一位茶文化領軍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不失為讓人一讀即產生強大吸引力之上等好文。 ![]() 如圖: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軍地醫學人才教育中心授予羅大友院長“中醫疑難特效療法及軍地專家特殊貢獻人物”榮譽稱號。 2020年6月,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軍地醫學人才教育中心致敬詞:僅獻給東方傳統中醫文化的思想家、哲學家、醫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藥學家的學者們——羅大友院長:您把中國傳統醫學文化已堅守的方式給予了人民大眾健康,寒來暑往,歷盡艱辛。即刻著歷史延續的足跡,孜孜以求情似流水,心如明鏡,勤奮與執著,氣度與智慧,凝結成華夏醫學薪火的傳承。一根銀針,一方良藥,一門絕技,一懷特色演繹出祖國醫學的精神與真諦,詮釋著大醫精誠、懸壺濟世的胸懷與本色,無論是大道至簡,還是醫法圓通,您都以博愛的情懷鑲嵌出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向中醫藥優秀代表致敬! ![]()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軍地醫學人才教育中心鑒于羅大友院長在祖國傳統醫學文化傳承與臨床實踐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授予羅大友院長“中醫疑難特效療法及軍地專家特殊貢獻人物”榮譽稱號。 ![]() 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中國茶文化確定為中國十大國粹之一;2019年聯合國又確定自2020年起: 把每一年的5月21日確定為“國際茶日”!今年的5月21日首個“ 國際茶日”到來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專門發了祝賀信! 可見弘揚茶文化工作之重要!” 這是社會大眾對中國茶文化研究院院長、高級政工師羅大友多年來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研究、傳播、弘揚博大精深的中國五千年茶文化工作而獲得的學術研究成果及所取得的工作業績的最好詮釋。 供稿:中國茶文化研究與傳播 |
2024-02-20
2021-05-20
2021-05-18
2021-04-22
2021-04-22
© 2012-2019 深圳尚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Powered by Ceoim !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