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 & 財經
-
長壽時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2024-02-20
-
博德維獨創新品 - “全透明氣膜體育館”亮
2021-05-20
-
斯凱奇GOWALK以舊換新活動登陸六城,百店聯
2021-05-18
-
地球日|百事公司“與藍同行”攜手零售業巨
2021-04-22
-
致力保護環境 蓋璞集團將全面淘汰一次性塑
2021-04-22
說起創新,現在許多企業都是滿心苦澀。 一家在行業內頗具影響力的金屬制造企業,10年前尋求轉型之路,在收購一家國內知名研究所后,先后投入數億元巨資進行鋰電隔膜技術的研發。兩年之前,相關產品推向市場,很快就以極高的利潤率賺回全部投資。但還未及彈冠相慶,新的煩惱就來了:市場上冒出了越來越多的仿冒品,以惡性競爭加速蠶食市場。面對這種狀況,這家企業的老板除了仰天長嘆之外,別無他法。 為了實施追趕型戰略,一部分中國企業奉行“拿來主義”,通過“用市場換技術”甚至模仿復制的方式,謀求市場領先地位。而且,由于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目前尚存在諸多不健全之處,地方保護主義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就必然導致技術創新領域“劣幣驅除良幣”現象屢見不鮮。 但是,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下,這一切不能再縱容其惡性發展了。如果真正的創新者得不到有力的保護和鼓勵,而刻意的模仿者繼續橫行無阻、趾高氣揚,那么,長此以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和投入力度就會大打折扣,“創新驅動”就會再次淪為空談。 創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在國際企業不但對中國封鎖先進技術,甚至連產品也不外銷的情況下。正如吳曉波日前撰文所言,面對著成本優勢的喪失、渠道優勢的瓦解和“不變等死,變則找死”的轉型恐懼,許多50后、60后企業家束手無措、面如死灰,找不到創新的前行方向。中國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在傳統決策體制下,一項應用廣泛的新技術、新成果、新產業只要受到國家政策的鼓勵扶持,各地都會一哄而上,短時間內迅速造成產能過剩,這也導致一些企業面對創新裹足不前,企業家的個體冒險精神嚴重減弱。 如何在創新之路上打破“不變等死,變則找死”的魔咒?這是一道難題,但并非無解。如果我們能系統研究一下阿里巴巴、京東、小米等企業的成功之道,那么就會明白,匯聚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服務創新等為一體的“集成創新”模式,可能是一些地方、一些企業獲得后發優勢、殺出重圍的鏖兵之道?上,現實中人們能夠真正去做的,往往是其中一點或幾點,而不是著眼于在整個系統排兵布陣。 日前,我到洛陽調研該市寄予厚望的機器人產業,感受到“集成創新”正在開花結果:當地本來就有一些機器人及相關的材料、軟件制造企業,它們以“用”當先,瞄準洛陽及周邊傳統制造企業改造升級的巨大市場,通過“內引外聯”突破核心技術和高端人才不足的限制,發揮地方科研優勢,構建機器人產業“產學研聯盟”,培育優質企業上市,打造產業鏈完整的園區集群,以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定位和形象,在國內機器人產業熱潮中獨樹一幟。地方政府所做的,只是在出臺必要的扶持政策外,營造“充分競爭、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營造保護私有產權和知識產權的法律環境,為整個產業和所有企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做到這一切,很不容易,但這也正是所有創新者希望看到的。個體的創新離不開局部發展環境,只有實現系統創新了,個體的創新才會如魚得水、越走越遠。當前,許多企業都在著眼于自身的產業鏈和價值鏈構造,許多地方都在推動產業園區的改造升級,沉下心來把“系統創新”的思路認真地理一理,看來十分必要。 這,其實也是新常態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義之一。 |
2024-02-20
2021-05-20
2021-05-18
2021-04-22
2021-04-22
© 2012-2019 深圳尚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Powered by Ceoim ! X3.4